在近两年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中,随着众多1.0代理商纷纷投身2.0模式,2.0模式的竞争愈发激烈,曾经缓慢爬坡的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,不少参与者不得不借鉴1.0模式的补贴策略来拉动交易量。而在2.0模式中,“腿”这个概念备受关注。
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腿”呢?这里的“腿”,指的是那些能够实现月交易量达到2000万的伙伴、盟友或者代理商。为何要购买“腿”呢?原因在于,按照以往的传统玩法,从零开始培养一个能月交易量达2000万的代理商,所需时间极长,少则需要3个月,慢的话甚至要两三年。这对于许多刚进入行业、急于求成的代理商来说,显然无法满足他们快速实现“通关”的需求。毕竟,一旦拥有3个或者6个这样的代理商,就能获得2 - 10万不等的分红。所以,“养腿”这种方式已渐渐无法满足大代理的需求,直接“买腿”似乎成为了他们眼中更快捷的途径。
自去年以来,转型2.0的代理商数量众多,市场对“腿”的需求也日益旺盛,这直接导致了“腿”的价格一路飙升。前年,在朋友圈里还只需6万就能买到一条“腿”,而后价格不断上涨,如今已经炒到12万甚至高达18万 +。
然而,如此高额的补贴投入,又该如何回本呢?据小编了解,除了部分新产品因分红较高,在1年内有机会回本外,对于目前市面上已经上线运营1年以上的2.0产品而言,6个2000万架构的综合大盘分红奖励大约在4至6万/月。按照平均值5万来计算,“单腿(2000万)”的价值约为8500元左右。(如果按照3条腿的分红方案,单腿价值估计只有7000元 +)按照8500元的价值估算,要回本12万,大约需要14.4个月(按照6万的分红计算的话,最少需要12个月);回本18万则需要21.6个月;回本20万更是需要24个月。
这里还没有考虑到“掉腿”的情况。例如,这个月有6条“腿”,下个月可能就只剩5条了,届时单腿的收益就会大幅下降,可能只有3000元,如此一来,想要回本恐怕得花费4年甚至更久。而且,这还不包括免投机器的成本。如果机器按照200元/台采购,要长期稳定维持2000万的交易量,需要循环激活700 - 1000台机器,至少要免投100台以上才能保证正常周转。实际上,据小编测算,大部分大佬给出的机器数量都在500台起步。
当作为核心的“大哥”长期无法回本时,最终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利于代理商的情况。要么对项目进行归档处理,要么不兑现之前的承诺,总之就是各种扯皮。
据个别行业内购买“腿”的大佬透露,买腿后期的掉腿率高达50%。按照这样的情况计算,12万补贴的回本周期将远远超过1年半。除此之外,还得考虑到那些专门盯着大哥“腿钱”的人,他们的存在也会对大哥在项目上的回本逻辑产生影响,进而导致代理商被收割。
而据自媒体同行爆料,第一批“买腿”的大哥已经跑路了,出现了归档、承诺不兑现等情况。
由此可见,在选择上家时,代理商们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收益,还必须仔细计算上家回本所需的时间。否则,原本属于自己的分润,很可能就会成为被“回本”的那个“本”。
除了“买腿”这种充满风险的模式外,还有一些自视甚高的“大哥”,他们自身交易量仅有几千万,却盲目模仿他人搞系统自己操盘2.0模式。在连账目都尚未算清楚的情况下,就贸然大力投入。然而,根据行业统计数据,80%的2.0平台上线后,交易量难以突破1亿元;90%的平台在2年内就会消失,仅有不到2%的平台能够存活超过3年。这种高淘汰率的根源在于平台的运营逻辑:多数平台以“短期红利”为诱饵,通过激进的分红政策快速吸引代理商资源,但却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。一旦平台交易量增速放缓或者资金链断裂,代理商的分润、奖励就可能会被大幅削减,甚至直接归零。